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的临床疗效及声像学变化研究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logy(2019)

引用 0|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索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的临床疗效及声像学变化.方法 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科门诊确诊的鲜红斑痣患者45例,其中粉红型5例,紫红型39例,增厚型1例,均接受3次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采用高频超声评价治疗前后皮肤厚度及密度.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45例完成治疗并随访的鲜红斑痣患者中,痊愈10例,显效21例,有效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78%,粉红型的疗效优于紫红型(U=12.50,P< 0.001).痊愈、显效、有效患者的皮损治疗前后皮肤厚度差值[(0.65±0.21)、(0.56±0.88)、(0.37±0.12) mm]、皮肤密度差值[(-8.65±2.19)、(-6.86±2.79)、(-4.92±2.91)g/c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528、5.428,P< 0.001),痊愈组皮肤厚度、皮肤密度差值均大于有效组(q=5.82、4.63,P<0.05).23例颧面颊部、6例额颞部患者治疗结束后在光照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红肿,1周左右可逐渐消退.35例患者光照部位出现淡褐色结痂,约3周左右自行脱落,4例出现光照部位炎症后色素沉着,随访2个月后逐渐消退.结论 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高频超声监测可客观评价临床疗效.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