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及同源性分析

Zhonghua shao shang za zhi = Zhonghua shaoshang zazhi = Chinese journal of burns(2014)

引用 1|浏览6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了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及同源性. 方法 2012年1-9月,收集从笔者单位收治的烧伤、重症肺炎、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炎、心肌炎、肝移植、脑干出血患者的痰液、尿液、血液、脓液、引流液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经鉴定)812株.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测定菌株对哌拉西林、亚胺培南等15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针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采用亚胺培南-乙二胺四乙酸(EDTA)协同试验及亚胺培南-EDTA和头孢他啶-EDTA增效试验筛选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菌株,改良Hodge试验筛选产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PC)菌株;PCR法检测菌株的碳青霉烯酶基因、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PMQR)基因及可移动基因元件,对比分析碳青霉烯酶基因阳性和阴性菌株PMQR基因携带水平;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ERIC)-PCR法对菌株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同一谱型菌株的来源及耐药基因.对数据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 结果 812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和复方磺胺甲(恶)唑的耐药率高,分别为83.07%和88.19%;对其他13种抗生素耐药率为17.30% ~55.18%.共筛选出24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其中11株产MBL、2株产KPC.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检出11株携带VIM-2酶基因bla VIM-2,占45.83%;2株携带KPC-2酶基因bla KPC-2,占8.33%.PMQR基因检测,检出14株仅携带acc(6‘)-Ib-cr基因,占58.33%;3株(12.50%)同时携带acc(6’)-Ib-cr、qnr基因(包括1株qnrA1、2株qnrB4).可移动基因元件检测,检出10株仅携带ISCR1基因,占41.67%;6株携带ISEcp1基因,占25.00%;3株同时携带前2种基因,占12.50%;1株同时携带1类整合子基因、ISEcp1基因,占4.17%.13株碳青霉烯酶基因阳性菌株中12株携带1或2种PMQR基因,显著高于碳青霉烯酶基因阴性菌株PMQR基因携带水平(仅5株携带1种,P=0.023).ERIC-PCR分型显示24株铜绿假单胞菌共分成了6个谱型,A型13株占54.17%,标本主要来源于烧伤科,其中脓液和血液标本最多,8株同时携带bla VIM-2、acc(6‘)-Ib-cr和ISCR1基因;B型5株占20.83%,标本主要为ICU病区痰液标本,其中2株同时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PMQR基因、可移动基因元件;C、D型各2株,均占8.33%,各谱型菌株均来自不同科室,携带不同类型耐药基因;E、F型各1株,均占4.17%. 结论 笔者单位2012年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以产VIM-2的MBL为主,其次为KPC-2;A型为最流行基因型;碳青霉烯酶基因与PMQR基因存在共同携带现象,且多为克隆株的流行.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