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浏览量:2

个人简介
1986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光学仪器工程学系,同年因成绩优异被首批免试推荐为研究生;
1989年研究生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物理系光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工作并协助刘颂豪院士创建我国交叉学科领域第一个以激光生命科学命名的高科技实验室;1993年首批入选为广东省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千百十工程”重点培养教师;
1996年晋升并被聘为物理学副教授;1997年被评聘为光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1998年应邀赴俄罗斯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短期合作研究;1998年被任命为激光生命科学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2001年晋升并被优先聘为物理学教授;2002年首批竞聘为华南师范大学光学国家重点学科特聘教授;2003年被评聘为光学专业博士生导师;2004年兼任光子中医学实验室负责人,并协助刘颂豪院士创建我国中医药领域唯一与光学学科交叉的中医药与光子技术重点实验室;
2005年被任命为省部共建激光生命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9年被任命为华南师范大学生物光子学研究院副院长;
2012年被任命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与光子技术三级实验室副主任;
2012年作为 “医用激光技术与仪器”方向学术带头人建设的“光学工程”一级学科获批为广东省重点学科;
2013年负责的“光子中医信息治疗仪器产学研合作基地”被授予广州市建设“广州光谷”的第一批光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兼任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光学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生物物理学会常务理事、《激光生物学报》常务编委。
研究方向:生物医学光学、光子中医学、光子纳米生物学
主要获奖:长期从事并主持激光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已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重要科研项目近二十项,在激光微束技术、激光共焦扫描显微技术、激光光谱技术、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生物光子学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造性成果,其中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2项,广东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东省检验检疫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国内领先水平的技术鉴定成果5项,获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各3项。
近年来,主要从事光子纳米生物技术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地将基于氧化石墨烯纳米载体的载药化疗及光热治疗作用整合在同一个体系中,为氧化石墨烯在肿瘤靶向治疗等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将有助于建立一种高效、低毒的癌症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其中于2011年11月发表在国际工程领域顶尖刊物[Biomaterials(SCI IF:8.312)]上的论文已被Web of Science引用151次,反映了该研究取得的成果已被国际同行高度认可。本人指导的2012届硕士生张文同学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氧化石墨烯的热化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协同效应研究”于2014年荣获广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1989年研究生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物理系光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工作并协助刘颂豪院士创建我国交叉学科领域第一个以激光生命科学命名的高科技实验室;1993年首批入选为广东省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千百十工程”重点培养教师;
1996年晋升并被聘为物理学副教授;1997年被评聘为光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1998年应邀赴俄罗斯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短期合作研究;1998年被任命为激光生命科学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2001年晋升并被优先聘为物理学教授;2002年首批竞聘为华南师范大学光学国家重点学科特聘教授;2003年被评聘为光学专业博士生导师;2004年兼任光子中医学实验室负责人,并协助刘颂豪院士创建我国中医药领域唯一与光学学科交叉的中医药与光子技术重点实验室;
2005年被任命为省部共建激光生命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9年被任命为华南师范大学生物光子学研究院副院长;
2012年被任命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与光子技术三级实验室副主任;
2012年作为 “医用激光技术与仪器”方向学术带头人建设的“光学工程”一级学科获批为广东省重点学科;
2013年负责的“光子中医信息治疗仪器产学研合作基地”被授予广州市建设“广州光谷”的第一批光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兼任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光学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生物物理学会常务理事、《激光生物学报》常务编委。
研究方向:生物医学光学、光子中医学、光子纳米生物学
主要获奖:长期从事并主持激光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已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重要科研项目近二十项,在激光微束技术、激光共焦扫描显微技术、激光光谱技术、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生物光子学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造性成果,其中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2项,广东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东省检验检疫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国内领先水平的技术鉴定成果5项,获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各3项。
近年来,主要从事光子纳米生物技术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地将基于氧化石墨烯纳米载体的载药化疗及光热治疗作用整合在同一个体系中,为氧化石墨烯在肿瘤靶向治疗等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将有助于建立一种高效、低毒的癌症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其中于2011年11月发表在国际工程领域顶尖刊物[Biomaterials(SCI IF:8.312)]上的论文已被Web of Science引用151次,反映了该研究取得的成果已被国际同行高度认可。本人指导的2012届硕士生张文同学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氧化石墨烯的热化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协同效应研究”于2014年荣获广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研究兴趣
论文共 284 篇作者统计合作学者相似作者
按年份排序按引用量排序主题筛选期刊级别筛选合作者筛选合作机构筛选
时间
引用量
主题
期刊级别
合作者
合作机构
Journal of visualized experiments : JoVE (2023)
引用0浏览0WOS引用
0
0
Xiao Ma, Honglian Xiong,Jinhao Guo, Zhiming Liu, Yaru Han,Mingdi Liu, Yanxian Guo,Mingyi Wang,Huiqing Zhong,Zhouyi Guo
JOURNAL OF INNOVATIVE OPTICAL HEALTH SCIENCESno. 02 (2023)
Yanxian Guo,Yang Li, Ranran Fan,Ao Liu,Yiqiao Chen,Huiqing Zhong,Ye Liu, Haolin Chen,Zhouyi Guo,Zhiming Liu
Nano lettersno. 18 (2023): 8761-8769
引用0浏览0WOS引用
0
0
Hao Liu, Yikai Chen, Luoqi Mo, Fangdong Long, Yixiao Wang,Zhouyi Guo, Haolin Chen,Chaofan Hu,Zhiming Liu
ACS nano (2023)
引用0浏览0WOS引用
0
0
Ao Liu,Yiqiao Chen,Biwen Yang,Zhouyi Guo, Luoqi Mo,Haolin Chen, Chenglong Tao, Chengkang Su,Zhiming Liu
NANOPHOTONICSno. 22 (2022): 5121-5131
加载更多
作者统计
合作学者
合作机构
D-Core
- 合作者
- 学生
- 导师
数据免责声明
页面数据均来自互联网公开来源、合作出版商和通过AI技术自动分析结果,我们不对页面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正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承诺和保证。若有疑问,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联系我们:report@aminer.cn